這邊智能手機市場止不住收縮態勢,然而高端市場卻引來各家廠商爭相布局,那邊汽車行業迎來了真正的新能源和智能化大轉型,飛速洗牌的同時又有新入場者站穩腳跟。華為消費者業務正是在高端手機和新能源車上,繼續釋放著自己的能量。


華為手機等待著盛大歸來


走過這一年回過頭來看,只支持到4G網絡似乎成了遭遇風波后又再度重振旗鼓的華為手機,在當下的最大短板。時隔兩年問世的Mate50系列,重申了華為打造旗艦智能手機的實力,市場表現也反映出華為品牌留存至今的號召力。雖然從麒麟芯換到高通平臺,性能卻依舊頂級。


就目前的產品體驗,4G暫時還不是個問題,不過隨著各大運營商網絡建設推進,5G網絡優越性越發凸顯,成為5G通信殼配件也無法滿足的需求。新旗艦上未恢復絕對領先的那些部分,也會暴露出類似問題。至少在今天,華為仍保有尊嚴,仍能持續創造“昆侖玻璃”等技術價值。


(圖源:雷科技)


作為最早進入折疊屏領域的廠商,華為在這個“新世界”的品牌高度暫未發生改變。2022年,華為有著更多樣的折疊屏產品形態,有僅此一家的外折式產品Mate Xs 2以及橫向內折Mate X2,P50 Pocket之后還有了定價下探的縱向折疊屏Pocket S,聲量和關注度始終是第一梯隊。


相對的,其他手機廠商都在折疊屏產品上奮起直追,從機身輕薄到系統交互都有了可圈可點之處,提起折疊屏也不再有絕對的“王者”。全新形態手機的新鮮感退潮后,華為將如何在折疊屏賽道上保持領先和獨特價值,會是這家廠商在打造高端和超高端產品時,最值得期待的部分。


微信截圖_20230111211219.png

(圖源:華為)


在受沖擊相對不那么大的智慧屏、平板、耳機、手表、PC和其他產品上,華為如往日般展現著其他消費電子廠商難以達成的“壯舉”:為改善生產力體驗,竟直接將Linux版本的WPS帶到平板上;行業大都止步不前,華為讓智能手表可以換殼使用,或是能藏入真無線耳機帶走。


最重要的是,華為這套通過鴻蒙系統和互聯能力進行相互通信的產品陣容,在2022年仍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在跨設備體驗上與蘋果有來有回的生態。華為用強大的產品規劃和執行能力,打造出了相對完善且可用性不錯的多終端智能體驗,而且還在年復一年地不斷改進。


影響力飛速膨脹的華為汽車業務


1、華為“不造車”卻創造變革


賽力斯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,這家車企在2022年銷售了13.5萬輛汽車,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的問界品牌更是達成了7.5萬輛的累計交付。要知道該品牌首款車型問界M5發布至今其實不過一年有余,短短的數個月間又發布了問界M7、問界M5 EV等車型,節奏快過大多車企。


6380833760355712212436307.png

(圖源:賽力斯)


很顯然,余承東主導的華為智選汽車產品路線,給如今的賽力斯(原小康股份)在新能源汽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。華為也用車主真金白銀認可換來的銷量證實了一件事,拆分榮耀后仍有強大的消費者終端勢能,是未來中國智能汽車市場不容忽視的力量,就如曾經的手機行業競爭。


華為親自下場決定外觀設計和座艙體驗等的華為智選模式,在中國汽車行業無異于注入強大外力,也讓華為以相對小的成本帶來有競爭力的高凈值新品,維持住了銷售體系和合作伙伴的利益。據稱未來有來自多個車企的合作車型,會使用問界品牌發布,“華為汽車”越發熱鬧了。


2、HI模式車型落地,未來還有更多果實


在資源充沛的超大型企業中,多個團隊內部賽馬來試錯,尋找更優的商業模式已經屢見不鮮。華為迄今為止的汽車行業歷程中,作為供應商為車企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HI模式(HUAWEI Inside),恰是華為智選路線的一面明鏡,展現實力的同時讓人看到了更多。


微信截圖_20230111210739.png

(圖源:阿維塔)


在2022年,曾經以一段復雜路段城市自動駕駛演示驚艷眾人的HI模式車型,北汽極狐合作的阿爾法S全新HI版終于在數次延期后迎來了正式交付。然而這款車型的銷量難言理想,從側面說明,縱使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優越性一再得到驗證,也不能在更高層面決定整車市場表現。


“含華量”更濃郁的阿維塔11,于長安造車基礎上引入了寧德時代電池創新和華為DriveOne 雙電機四驅系統,但沒能如預期般上市即爆款。HI模式下,車企對于產品定位和銷售運營把控,來得比華為技術支持重要得多。行業對華為技術仍信心十足,2023年將有數款HI車型即將上市。


3、車企用鴻蒙系統得名也獲利


任正非明確強調“華為不造車”的同時,華為車BU拿出了作為Tier1供應商向車企銷售零部件的商業路線,現在看來車企們眼中最有價值的華為元素,是關系到智能座艙體驗基礎的鴻蒙系統。在2022年,有北京汽車魔方、吉利幾何G6/M6三款車型,在車機中搭載了鴻蒙系統。


微信截圖_20230111211418.png

(圖源:吉利)


與視覺和交互都跟華為手機一脈相承的華為智選、HI模式車型不同,這些車型都或多或少地基于鴻蒙做了二次開發,因此除了名字消費者很難一眼就看出車機跟華為之間的關系。不過華為做智能終端最關鍵的性能和軟件基礎,以及跨設備的終端體驗,都在這些車輛上有所體現。


對于車企而言選擇鴻蒙系統是一箭雙雕的好事,既能通過鴻蒙達成智能座艙體驗的飛速進步,又能借華為的名號把產品推出去。吉利幾何就在2022年銷量穩增,不過車機系統轉用鴻蒙的舉措,在幾何品牌純電動車銷量增長過程中起到了多少積極作用,可能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。


華為技術創新薪火仍續


Mate系列回歸著實令人開心,但我們仍要關心華為手機未來在哪。僅剩下頭部手機廠商留在牌桌上的行業環境,需要所有玩家都在高端產品上高強度競爭,若一直束手束腳不能全功率輸出,就算是昔日的王者也會被追趕者超越,這個勢頭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。


具體產品之外華為在2022年有個標志性的動作,在跟相機品牌的跨界合作結束后選擇推出獨立的華為影像XMAGE品牌,試圖借助華為手機影像能力在歷代產品中的延續,在用戶心中樹立起全新認知。華為影像邁出了第一步,不過手機影像“核戰爭”綿綿不絕,生存仍要從長計議。


(圖源:雷科技)


一個消息正不脛而走,羽翼漸豐的國產化供應鏈即將帶回5G網絡,甚至是睽違已久的麒麟芯。這對于華為手機和其他個人終端產品而言無異于強心劑,暫且不提這些變化會對輿論產生多少影響,能夠深入軟硬件更底層意味著可以把握更多產品能力,而這恰好是華為更擅長的。


“含華量”概念出現后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華為什么時候會全身心地投入汽車事業,用百分之百的華為車給這塊轉型中的市場帶去更大影響。綜合余承東對外釋放的信號以及行業客觀規律,目前多方合作的狀態還將保持三五年,華為還不會那么快地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車企。


新能源給行業創造變革,但始終離不開巨額投入和同樣巨大的風險,即便是新勢力中的新星,也可能因為單款車型在2022年遭遇不順。華為更可能會長期采用輕資產造車模式,自己來把握最關鍵的電機、智能座艙、自動駕駛等,最終制造相關的重資產部分依舊交由合作車企持有。


微信截圖_20230111211656.png

(圖源:華為)


至于未來華為合作車型的體驗,大可以抱著樂觀的態度去期待。在并非從平臺開始完全重新開發的車型上,華為造車的理念和技術加持小試牛刀,待到進一步釋放能力的產品問世或又是一場“腥風血雨”。自動駕駛能力亦是如此,隨著車型和覆蓋范圍增加,特別之處將越發凸顯。


對于這家歷經磨難的企業來說,消費者持續不斷地認可華為的創新實力和產品體驗,是它能收獲的最大財富。我們總說這世間沒有永恒的王者,但若是能像華為這般在進入手機、智能設備、新能源汽車后,快速把握要點占領市場高低,也不失為現代商業社會的一段佳話。


至暗時刻留下的陰霾似乎散去,而希望的火苗從未斷絕,華為已經在2022年展現出了重振旗鼓的種種端倪,接下來或許就將再度吹響大舉前進的號角。


來源:雷科技

本文圖片來自:123RF 正版圖庫       侵權舉報

返回
分享
相關文章
全部評論
分享
打開微信掃一掃,打開網頁后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
微博
QQ好友
QQ空間
雷科技
讓科技更有趣
打開 App
雷科技
電車通
羅超Pro
小雷嗶嗶
關注雷科技 (leitech) ,這里有深扒爆料,這里有酷玩評測,還有良心家電IoT推薦,更有百萬數碼發燒友更跟你一起玩轉數碼科技。
關注電車通 (dianchetong233) ,這里有最新的行業動態,最潮的汽車科技介紹、最硬的干貨內容以及最中肯的車評導購。
關注羅超Pro ( luochaotmt) ,專注于科技行業觀察。
關注小雷嗶嗶 (xiaoleibbb) ,每天嗶嗶科技圈那些事兒
反饋
高清亚洲色图片看三级自拍_亚洲图片欧美图片av_拍拍爱爱视频a片在线观看_不羁十七岁免费观看
        1. <td id="mjijg"><option id="mjijg"></option></td><td id="mjijg"><strike id="mjijg"></strike></td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