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/佳能
無論成敗,2023 都將是 VR 行業的關鍵一年。
根據彭博社記者 Mark Gruman 的爆料,蘋果最早在今年春天就將發布旗下首款 MR(混合現實) 頭顯,產品名為「Reality Pro」,并于秋季最終上市發售,第一代的定價在 2000-3000 美元之間??梢灶A計,蘋果的首款 MR 開始將主要面向開發者、商業客戶以及一部分預算充足的消費者。
The Information 則在新年開始帶來了大量的產品細節。供電方案上蘋果還是選擇了主流的內置方案,將電池組放置在后側頭帶內,特點是可以通過 MagSafe 進行充電;搭載 H2 芯片,將實現和 AirPods(第二代 Pro 以及之后的 AirPods)的超低延遲等等;除了主 SoC,還會有一塊專用的圖像信號處理器,均采用 5nm 工藝。
蘋果 MR 概念圖,圖/Ian Zelbo
但相比其他現有 VR 形態產品,蘋果更大的突破還在于視場角、分辨率和重量。
第一,蘋果 MR 提供遠超同類產品的 120° 視野角,基本可以覆蓋人眼的可視范圍,用戶基本不會感受到畫面邊緣的存在,換來的是更好的沉浸感。
第二,采用了索尼的 Micro OLED 顯示屏幕,提供單眼 4K(即雙眼 8K)的高清晰度體驗,同時關鍵的是蘋果能夠塞下一顆每瓦性能足夠高的芯片,以滿足 8K 分辨率所需的性能要求。
第三,蘋果 MR 采用鋁、玻璃和碳纖維等超優質材料,可能會大幅刷新現有 VR 頭戴形態的重量。此前的消息稱原型機的重量在 200-300g 之間,蘋果希望將最終產品重量降到 100-200g,這將很大程度上改變 VR 形態產品的佩戴體驗。
作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 VR 設備,發布于 2020 年的 Quest 2 對整個行業的意義再怎么高估也不為過,發布一年多出貨量就超過千萬臺,不僅幫助 Meta 初步建立了自己的 VR 生態,也扶持和培養了一批 VR 供應鏈廠商、開發者和內容創作者。
現在 Quest 3 終于要來了。Meta 創始人扎克伯格明確表示下一代 Quest 3 將于 2023 年發布,最有可能的發布時間將是今年 10 月的 Meta Connect 大會,之前 Quest 2 和 Quest Pro 也都是選擇在 Connect 大會上發布。不過也有消息指出,Quest 3 可能瞄準蘋果 MR 的發布時間,提前到春季發布。
定價方面,扎克伯格去年在 Quest Pro 發布會上說,「將會有一個 Quest 3,價格在 300 美元,400 美元或 500 美元之間?!箍紤]到 Quest 2 的官方定價在去年從最初 299 美元起售價上漲到 399 美元,預計 Quest 3 起售價也將是 399 美元。
圖/油管@
而在最核心的產品層面,Quest 3 采用了 Quest Pro 的同款 Pancake 方案,通過光線折疊設計,Pancake 方案極大縮短了顯示屏幕到人眼的距離,得以將 VR 設備進一步變薄變輕。外側攝像頭也是 Quest Pro 同款,這意味著 Quest 3 在手部追蹤和空間定位上也會有明顯的提高。
去年 Pico 4 和 Quest Pro 出現的彩色透視 MR 體驗也要來到 Quest 3。根據泄露出來的 CAD 文件,Quest 3 前置 4 顆攝像頭和 1 顆深度傳感器,基本可以確定支持基于彩色透視功能的 MR 體驗,類似在 Quest Pro 以及即將在蘋果 MR 上的實現方式。
VR 行業發展到如今,一些趨勢已經很明顯了,盡管性能上較 PC-VR 更弱,但一體式無線 VR 已經在消費市場占據了絕對的領導地位。雖然還有像索尼 PS VR 2 有線連接的產品,但即便是索尼也在研究無線 VR 方案,HTC 也拿出了 Vive Elite XR。
在 2023 年,除了無線化和一直在追求的輕量化,VR 行業的趨勢愈加明朗。
- Pancake 方案
Pico 已經在去年率先在消費級 VR 上采用了 Pancake 方案,后面 Meta Quest Pro 也跟進采用。得益于光路折疊的設計以及更好的顯示效果,加上更高亮度的顯示屏幕一定程度抵消了 Pancake 方案光線衰減嚴重的問題,Pancake 注定將在 2023 年全面流行,包括 CES 上發布的一眾新品入 HTC Vive Elite XR,以及接下來發布的 Quest 3 和蘋果 Reality Pro 都采用了這一方案。
菲涅爾對比 Pancake方案,圖/vr-expert
- Micro OLED(硅基 OLED)
多個可靠消息渠道都指出,蘋果即將發布的 MR 設備將采用索尼 Micro OLED 顯示屏幕——基板采用芯片同款的硅圓晶,而非 LCD/OLED 采用的玻璃基板。而 Micro OLED 的優勢在于更小面積下更高的分辨率,使得 PPD(每度視場角的像素數)更高,同時還具備更薄更輕、耗電更小等優點。這也是蘋果 Reality Pro 能夠支持單眼 4K(雙眼 8K)的根本之一。
Micro OLED 顯示屏,圖/flatpanelshd
- 基于眼球追蹤的智能渲染
8K 的分辨率對于計算量和功耗都有巨大的需求,除了在芯片效能上進行改善,在 Quest Pro 上 Meta 就展示了基于眼球追蹤的智能渲染技術。原理上,人眼通常只會看清注視點,視覺周邊都是模糊的,智能渲染就是基于對眼球及注視點的追蹤,只對注視點進行高清渲染,以減少性能開銷,降低功耗。不過除了在硬件上需要有攝像頭對眼球進行追蹤,這項技術最大的門檻還是在于算法,蘋果基本確定也會在 MR 設備上搭載,以實現單眼 4K。
智能渲染,圖/HTC
- 彩色透視以及 MR 體驗支持
去年,Pico 4 和 Quest Pro 都展示了彩色透視技術,用戶不需要摘下頭顯就能看到現實空間,一方面避免現實需求導致 VR 頭顯的頻繁摘戴,比如吃東西、小睡、上廁所等等,包括辦公場景下也能快速切換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。另一方面,彩色透視提供了 MR 體驗的基礎,通過算法可以實現 AR 中虛像和現實環境的融合,對 VR 設備而言多了更多的玩法可能。
Meta Quest Pro MR 展示效果,圖/Meta
- 120° 視場角(FOV)
「沉浸感」一直是 VR 最核心的體驗之一,畫面的包裹感則是其中的一個關鍵,具體到數據上則體現在視場角(尤其是橫向)上,人眼雙眼視覺區域大概有 120°。影響視場角提供的因素有很多,比如菲涅爾方案普遍比 Pancake 更高,但畫面邊緣顯示和厚度、重量都不占優勢。而采用 Pancake 的 Quest Pro 橫向視場角是 106°,Pico 4 是 105°,采用菲涅爾的大朋 VR 則是 116°。不過據爆料,采用 Pancake 的蘋果 Reality Pro 視場角達到了 120°,或將成為新的行業趨勢。
圖/Upload
今年 CES 上,可以用百花繚亂來形容新亮相的各種 VR 設備,據稱在發布數量上是僅次于智能電動汽車的消費電子。這一方面說明了 VR 或者元宇宙依然具備很強市場吸引力,另一方面其實也說明市場上還缺乏一錘定音能夠引領未來 VR 方向的產品。
比如手機,iPhone 誕生前,有的手機搭載實體鍵盤,有的使用電阻屏;在 iPhone 推出后,電容觸摸屏則成了智能手機的標配。Meta 和蘋果是最有希望的兩家廠商,這也是為什么 Quest 3 和蘋果 Reality Pro 受到大量關注的核心原因。
但究竟誰可以在 2023 年取得更大的成功,甚至徹底定義 VR 產品,一統江湖?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題圖來自 Pexels